2017.11.08 文化、教育和制度

.文字演變和文化

        中國的歷史悠久,隨著人類的文明發展,先有語言、後有文字。文字的產生通常為圖畫式的符號,稱為「初文」,隨著時間推移,慢慢的把符號和意思、聲音結合再一起,創造出更多文字。

        文字的演變:倉頡造字→甲骨文→金文→籀文(大篆)→小篆→隸書→楷書→簡化字。

        為了奠定造字規則,漢代學者歸納出了一套系統「六書」,六書分別為:指事、象形、會意、形聲、轉注、假借。一般認為前四種為「造字」,後兩種為「用字」。

.圖書分類

        古代分有經、部、子、集,而現代則是採用「中國圖書館分類法」。採用現代的分類法,經部(重要典籍 090)、史部(中國歷史 610)、子部(百家人物/名人傳 782、百家學術思想/哲學 121)、集部(文學作品集成 800)。

        為了在圖書館迅速尋找到自己要的書籍,懂得索書號後的含意是需要的,因此在教導高級華語學習者時,教導他們圖書分類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快找到自己要的書籍,增加學習欲望。

.典章制度

        宗法制度是中國封建制度的基礎,「宗法」就是祖宗的法,形成嚴密的家族網路,原則上為天下一家,這種思維奠定後來的中央集權制度。為了維護宗法的體系,古人制訂出許多禮法制度,其中最重要的為「五禮」,分別為:吉禮、兇禮,賓禮、軍禮、嘉禮。雖說禮儀塑造良好的形象與涵養,但古禮卻建立在「階級制度」上,試圖在人的身分地位上劃分等級,這也是現今我們需要反思並改變之處。

        而體制部分又可以分為政治與經濟,這兩項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,透過建立嚴密的制度來施行。這次上課所提到的貨幣制度,在最遠古時人士用以物換物的方式,並沒有貨幣的產生,後來才從貝類到環錢、金子、交子、飛錢、白銀至今日的新台幣。

        面對外籍學生,教導新台幣的新關知識我認為是重要的。除了最基本的面額辨識,也可以教他們看大寫的數字寫法,、分辨真偽、認識鈔票上的人物,甚至可以請學生分享自己國家的錢幣樣子與人物故事,達到跨文化交流之目的。

.教育與科舉制度

        在古代,教育的形式可分為官學、私學和書院,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極為重視教育,認為教育不僅是傳承先人智慧,也是開創美好未來的重要關鍵。但教育仍舊是由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所把持的,可以從中看出其中階級制度的縮影。因此,如果要從低階級躍往高階級,大多人會選擇仕試一途,希望階級翻轉,因此才會有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一詞。

        其中的科舉制度就是中國最重要的制度之一,一路施行了1,300多年之久,目的是為了選拔官員、選賢舉能。

        在過去有世襲制、察舉制與九品中正制,但其中個制度卻無法讓階級流動,因此科舉制度是一般平民百姓改變命運的機會。而科舉制度也隨著時間而有所更改,像是從行卷改為糊名等,更加一步完善整個制度。

        現今的選官制度與過去大不相同,被稱做公務員考試,是由初等、普考、高考等考試制度組成,選拔國家的公務人員。

.延伸閱讀

(影片:臺灣教育有事嗎?)


        在思想自由的現今,教育問題一直是眾人爭論不休的議題。雖然目前我的角色身分只擔任過學生,但對於教育也因深刻體認而感到需要改進。我覺得台灣的「考試至上」實在很不好,最終腦袋中只有考試,變得很難找出自己的興趣,甚至對未來很迷茫,除了讀書以外都不知道要做什麼,這點是我深有體悟的。

留言

  1. 申明一下,考試作為檢驗學習的手段,其實立意很好!但教育體系,在面對龐大學生數及學習效果上,為了能快速達到目的,僅使用考試來評量這一點,是最大的根本問題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關於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,那就從自己喜歡的著手啦!人生不是競賽啊!真的要比較,也是和自己呀!

      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18.05.09 韻母發音原理與練習

2017.09.27 社會及文化定義

2018.04.11 漢語拼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