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10.11 華語師資題目分析

孔子聖蹟圖.png
(孔子聖跡圖:來源網路)

  這次上課內容是華語師資題目分析,其內容也就是眾人所熟悉的「考試題目」。而中華文化的學問起源,大概就是來自孔子的儒家思想。中國的許多典章制度、思想都是出於孔子之手,大家所讀的「論語」也是孔子的門下弟子將他的生平言論,紀錄而成的語錄。雖然考試制度並非孔子的本意,但卻變成了華人社會的主流。

  而考試,可以說是伴隨著我們長大,是高壓教育下的產物,每個人都對它恨得牙癢癢,但卻又不能否認它所帶來的快速效果。究竟考試所帶來的好的影響與壞的影響究竟哪邊站得比較多呢?

.華語師資題目VS外國人試驗

  從這兩者之間的題目來看,可以發現其中很大的差異,其中的差異在於:一個是專考生僻的冷知識,一個則是測試生活的文化用語。華語師資題目的內容包羅萬象,有時事、歷史、風俗習慣、古文等,有許多舊有的典籍制度與用詞都選入考題中,使考試變得個困難,與外國人試驗可說是完全不同。
  
  而從華語師資考試的題型來說,又可以發現一個現象,那就是題型只有「單選題」與「簡答題」,答案都是十分明確、無任何曖昧不清的,這也可以理解成,華人社會普遍的價值觀,以及所追求的「標準答案」。

  第一屆的華語師資考試中,其實有申論題的題型,最終因「難以給分」、「主觀因素過多」而取消,我認為這並非是個好的決定,因為單一的答案會使思考僵化,而成為華語教師的人,教授外國學生時應該使傳授他們活用的知識,而非書本上冷冰冰的言語,更不是考試中所考的艱澀知識。


  從上面連結的影片中,可以發現芬蘭與台灣的考題題型相當不一樣,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「申論題」與「單選題」的差異。華人社會的主流教育或許就是如此,但我想透過眾人的努力,應該是可以找到「學習」與「考試」的平衡點,將台灣的教育做更好的改革,讓讀書不再只是是為了考試。

留言

  1. 成為華語教師的人,教授外國學生時應該使傳授他們活用的知識,而非書本上冷冰冰的言語,更不是考試中所考的艱澀知識──謝謝你的提醒,不管對象是本國還是外國,我會注意的!!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18.05.09 韻母發音原理與練習

2017.09.27 社會及文化定義

2018.04.11 漢語拼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