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9.20 想像與印象

.想像vs印象

想像與印象,就字面上來看其實是非常接近的,在我個人的認知中,想像是由自身所擁有的經驗、印象集結再一起拚湊出的新事物;印象則是自己曾看過的東西,留在腦中的殘像。從sight這部影片中看到的,我覺得是外國人是「印象」,而對國內的人是「想像」,正因為大部分的外國人認為台灣人很熱情友善,那就是他們的「印象」,而對身活在這塊土地的我們來說,友善只是最外顯的「包裝」,但內在是如何就是另一個問題了。或許大多台灣人都像「印象」中這麼友善,但每當看到這類的宣傳影片時我只能默默一笑,希望自己對台灣人的想像能跟印象一樣好。

美國華裔青年的新年文化

對於旅居國外的華人來說,曾經在華人圈生活過的華人大多對自己定義成「華人」,但那些僅擁有華人血統,卻很少接觸自身文化的人呢?這就牽涉到了「文化認同」。文化認同是以 一種歸屬感的故事來形成的,其中包含了想信與印象,牽涉到個人或敘述者自身的論點。要能達到文化認同需要先擁有共識,也就是「共同的價值觀」,當個人面對不同的文化界限時,人開始在不同的文化「價值中飄移」。
在不同價值觀的影響下,會產生「文化混生」。官方式的種族概念已經漸漸地讓位給飄移文化認同(elusive cultural identity)的概念,,飄移論主張文化認同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框框,而是隨著移民海外人數的增加,以及後裔的成長後與主流社會價值的交流,文化認同也變得日益令人無法捉摸。
對於美國華裔青年而言,新年給他們帶來的也就是文化混生的結果。他們對舊曆年的文化想像,雖是美式多於中式的,但在不同文化符號的交雜運用下,其文化想像也是多元的。

.延伸閱讀

在查同婚議題時偶然看到這篇文章,在台灣雖然同婚的議題一直吵得沸沸揚揚,但卻不曾出現「同性戀是罪」的法律。在看到印尼居然會以「同性戀」的緣由實施鞭刑,甚至是公開給民眾所看,這是我無法想像的,甚至感到害怕。
因為現在是「異性戀霸權」的社會,因此做為少數族群的同性戀、雙性戀與跨性別者的權益也被犧牲,如果可以換個角度想,會發現立場不同所持的想法也會不同,但終究需要雙方妥協,兩方相異的鬥爭中就會帶來更深的傷害。該如何弭平代溝,試圖透過溝通的方式解決,似乎只有這樣的方式能讓人權的平等走得更遠。

.個人問答題

1.你對臺灣人民農曆春節的印象? 2.你對美國華人農曆春節的想像?
臺灣人民的春節主要是親人團聚一塊,一起吃飯一起拜拜等......

美國華人的農曆春節可能會因家庭的不同而呈現不同樣貌。有些家庭還固有原本的華人文化,所以在美華裔青年可能會對中國文化有親近感;而有些家庭並沒有將中國文化傳承給下一代,因此那些華僑已跟美國人毫無二致,而這種人也被稱為「香蕉」(黃色的人種,內心則是白種人)。

鄭捷捷運隨機殺人事件1.你是否記得新聞媒體在第一時間的報導為何?2.為何媒體在第一時間會這樣報導?3.又為何確定不是該原因後,要再歸咎其他原因(電玩)?4.你對出現隨機殺人兇手的社會印象如何?
1.報導捷運的混亂與死傷人數
2.讓全臺民眾了解事情的嚴重性
3.臺灣人很喜歡用各種理由來理解事實(但又不一定是真實)

4.臺灣社會病了,很多社會議題需要解決

.小組討論

Q1.文化認同如何形構?
Q2. 1-1中,春聯(文化符號)具有什麼代表春節(文化想像)的功能?親屬稱謂的文化想像與氛圍又是什麼?
Q3.1-2中,為何護家盟對同性婚姻有那麼多的想像?而鄭捷事件卻被視為個人或家庭責任,與社會無關?這兩者間的關鍵為何?
A1:文化認同先從從『家庭』出發,架構最初的價值觀;再者由『學校』學習到更多課本文化與知識 →隨著自身之後的經歷及社會印象加諸個人想法產生。另外,也能從『語言』出發,認識到一種文化的面向。
A2-1:春聯→只有在新年會看到,所以成為象徵/文化習俗/以文字表現出新年的期許。
A2-2:表示家庭成員豐富,也藉以判斷關係/輩分有序,表尊重態度。
A3-1:因為先前同性愛滋的刻板印象/顛覆傳統『家庭』組成印象
A3-2:他是大眾中的少數,視為特異的,打破眾人既往印象

A3-3:家庭的事件,皆產生出問題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18.05.09 韻母發音原理與練習

2017.09.27 社會及文化定義

2018.04.11 漢語拼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