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17的文章

2017.09.27 社會及文化定義

印象與想像是不盡相同的存在。而印象與想像的差異在於「真實接觸是否」。印象是因感官收到外界刺激,而留存心中的意象;想像則為假象,是以過去經驗或記憶組合而成的意象。 雖說臺灣也是位於華人社會,但因地緣關係(海島),跟其他國家往來需透過海運或空運,因此形成自身特有的島國文化。 而談到社會,一般都會與文化一同討論,彼此之間密不可分。社會,是一群個體生命聚集而成的群體;文化則是共同的認同、活動表現行為與精神思維觀念。 我的家鄉-高雄,雖說已經在此生活十年有餘,但突然發覺其實自身對它的了解其實不多,因此剛好趁著課程,重新調查了一番。 高雄位於臺灣的南部地區,週遭鄰近臺南、嘉義、屏東、臺東(隔著中央山脈),長年處於炎熱的氣候,就算是冬季氣溫也不會低於10度。而高雄基本上是平原與丘陵組成的,有些著名的山(但多半被稱作山的,其實都只是丘陵而已),像是壽山、觀音山、半屏山......等。 特殊的節慶祭典則是有左營萬年祭、端午競龍舟,而高雄的土產是很好吃的香蕉跟芋頭,必訪的地標是駁二藝術特區、高雄美術館與瑞豐夜市等。

2017.09.20 想像與印象

.想像vs印象 想像與印象,就字面上來看其實是非常接近的,在我個人的認知中,想像是由自身所擁有的經驗、印象集結再一起拚湊出的新事物;印象則是自己曾看過的東西,留在腦中的殘像。從sight這部影片中看到的,我覺得是外國人是「印象」,而對國內的人是「想像」,正因為大部分的外國人認為台灣人很熱情友善,那就是他們的「印象」,而對身活在這塊土地的我們來說,友善只是最外顯的「包裝」,但內在是如何就是另一個問題了。或許大多台灣人都像「印象」中這麼友善,但每當看到這類的宣傳影片時我只能默默一笑,希望自己對台灣人的想像能跟印象一樣好。 . 美國華裔青年的新年文化 對於旅居國外的華人來說,曾經在華人圈生活過的華人大多對自己定義成「華人」,但那些僅擁有華人血統,卻很少接觸自身文化的人呢?這就牽涉到了「文化認同」。文化認同是以 一種歸屬感的故事來形成的,其中包含了想信與印象,牽涉到個人或敘述者自身的論點。要能達到文化認同需要先擁有共識,也就是「共同的價值觀」,當個人面對不同的文化界限時,人開始在不同的文化「價值中飄移」。 在不同價值觀的影響下,會產生「 文化混生 」。 官方式的種族概念已經漸漸地讓位給飄移文化認同(elusive cultural identity)的概念,,飄移論主張文化認同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框框,而是隨著移民海外人數的增加,以及後裔的成長後與主流社會價值的交流,文化認同也變得日益令人無法捉摸。 對於美國華裔青年而言,新年給他們帶來的也就是文化混生的結果。他們對舊曆年的文化想像,雖是美式多於中式的,但在不同文化符號的交雜運用下,其文化想像也是多元的。 .延伸閱讀 台灣同婚釋憲的前一天,印尼同志遭到公開鞭刑──同運領袖:「台灣的平權路,給了我們希望」 在查同婚議題時偶然看到這篇文章,在台灣雖然同婚的議題一直吵得沸沸揚揚,但卻不曾出現「同性戀是罪」的法律。在看到印尼居然會以「同性戀」的緣由實施鞭刑,甚至是公開給民眾所看,這是我無法想像的,甚至感到害怕。 因為現在是「異性戀霸權」的社會,因此做為少數族群的同性戀、雙性戀與跨性別者的權益也被犧牲,如果可以換個角度想,會發現立場不同所持的想法也會不同,但終究需要雙方妥協,兩方相異的鬥爭中就會帶來更深的傷害。該如何弭平代溝,試圖透過溝通的方式解決,似乎只有這樣的方式能讓人權的平等走得更遠。